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大关键词,回顾媒体融合这六年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2959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再次按下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快进键。今年,是中央推动媒体融合第6个年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成为媒体领域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为您梳理了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政策的七个关键词,带您共同梳理、回顾和展望。



作者 | 黄艳如(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 枉文雨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9656字 | 预计阅读时间25分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再次按下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快进键。


今年,是中央推动媒体融合第6个年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一种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成为媒体领域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为您梳理了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政策的七个关键词,带您共同梳理、回顾和展望。


媒体融合征程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若把目光拉回6年前的2014年,这个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的年份,在我国媒体融合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标志性意义。党中央于2014年8月18日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掀起了全国新闻媒体新一轮的深刻变革。


此后,媒体融合成为浩荡潮流,一路与时代大潮同行,与技术创新同进。从2014年的顶层设计、2015年的贯彻落实到2016年的蓬勃发展,从2017年、2018年的由相“加”迈向相“融”,再到2019年的走向纵深,媒体融合平台阵地建设取得了体系化、多级式、重连接的重要进展。2020年,随着5G时代到来,传媒内容与前沿科技的碰撞、融合与交互,必将为媒体融合道路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政策梳理


纵览历年政策,围绕“媒体融合”主题,主要有七个关键词:舆论导向、互联网思维、群众路线、先进技术驱动引领发展、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全媒体人才、政策保障。  


关键词一: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的要求贯穿历年媒体融合重要政策之始终,且居基础性、前提性之地位。它要求主流媒体面对新的互联网传播生态,充分发挥其“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融合发展中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
 

舆论的力量绝不能小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是体现舆论导向重要性的鲜明例证。从“烽烟乍起”到防控常态化,以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工作的引导和落实,央媒、省媒、市媒、县媒等各级媒体以责任筑底,创新向前,积极传播正能量,展现众志成城的抗疫图景。同时,对网上不实传言及时澄清、及时解释,起到了稳定民心、纾缓情绪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媒体融合发展政策之所以对“舆论导向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一提再提,一方面是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另一方面是因为舆论引导工作所处的传播环境舆论生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舆论主体更加多元复杂,舆论平台分散化、“圈层化”,舆论表达方式更为碎片化、情绪化,舆论传播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增加。

尤其是当我们进入“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5G时代,面对舆论新问题、管控新挑战,舆论引导工作不仅要延续传统、着眼当下,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判性,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舆论引导机制,讲究舆论引导策略,创新舆论引导新“范式”。
 

关键词二:互联网思维


“媒体融合”与“互联网+”两个概念,始终相伴相生、关联密切。随着互联网作为一种变革动力被引入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媒体融合的范畴也在不断跨界,而关于“媒体融合”的讨论,也越来越明显地回荡着互联网浪潮的拍击声。

习近平在媒体融合元年(2014年)就强调要运用和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互联网思维”被再度重申。
 

何为“互联网思维”?结合媒体融合实践来看,它至少包含着三个“子思维”——革命性思维、普惠性思维和技术性思维。革命性思维强调“不破不立、立在破中”的变革理念;普惠性思维强调平等和共享;技术性思维要求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视角探索新闻传播业发展的空间。
 

较之传统的广电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最大特征在于更强调平等、鼓励对话、强强联合。这要求我们的主流媒体不能以邻为壑、自我划界,而是要把互联网作为先进传播生产力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视为可以进行联盟和可以争取的平台和资源,转型成为与互联网逻辑相一致的平台型媒体,用合作方式寻求双赢。
 

媒体融合提出六年来,湖北广电的“长江云”客户端,上海广电的“看看新闻”客户端、浙江广电的“中国蓝新闻”客户端、江西广电的“赣云”客户端等“平台型媒体”纷纷涌现,也从侧面反映出互联网思维对传媒产业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新的传播渠道那样简单,而是一场基础性、结构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社会传播的基本单位从“机构”变为“个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生态,也影响了传媒产业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三:群众路线


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要想从“群众中来”,必须到“群众中去。

CNNIC第4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同时,“群众路线”的提法也被创造性运用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媒体融合的内涵。
 

疫情是今年最大的时代背景,也是最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契机。狭路相逢的抗疫传播,是对媒体融合中贯彻“群众路线”成效的一次大考。以新华社为例,从看“我们在武汉”隔离区直击“民生直通车·同心战‘疫’”“新华社记者武汉 Vlog 日记”等全媒体报道栏目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方舱医院抢建收治等直播报道;围绕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运用无人机航拍、卫星数据等多种报道手段,推出《卫星高空“监工”,看雷火双神山如何迅疾如雷》《火神山医院是如何炼成的?》等系列新媒体报道,堪称是媒体融合中走好“群众路线”的典型案例。

 
这些报道“带领观众身临其境走进抗击疫情现场,动态展示医院建设从无到有全过程,画面震撼、说服力强”,不仅适应当前媒体情感传播语境,也是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的“群众路线”内涵的生动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群众路线”思想在媒体融合工作中的综合运用,还能够让媒体超越信息提供者和传播者的身份,积极有效参与和融合到社会治理过程中,最终实现治理效能和水平的优化提升。
 

比如,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与媒体平台的结合,发布儿童失踪信息,大大提升了儿童寻回效率;利用直播帮助贫困山区出售土特产,脱贫攻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从“学习强国”上线实现“智慧党建”的铺开,都说明在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的运用是灵活的、贴合实际的,更是充满创新和无限可能的。
    

关键词四: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


纵观媒体变革,新技术和新内容的结合,一直都是趋势。

从大数据到写稿机器人,从手机直播到短视频,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日新月异的技术突破开拓着媒体边界,成为了媒体格局变化的动力引擎。纵览媒体融合历年政策,“先进技术引领”的理念同样常提常新。

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几乎每次重大科技突破都会深刻改变媒介形态和舆论生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随着5G时代来临,媒体融合也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其中,最具引领性和实践意义的技术当属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当下,大数据已经悄然应用于传媒生产的全流程。比如,2018年12月26日,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基本建成并开通试运行,为有效解决困扰行业多年的收视数据采集难题提供了支撑平台。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的“人民号”,也在不断优化算法推荐技术,形成主流价值导向的“党媒算法”。
 

人工智能技术也日益成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2015年,新华社推出自主研发的“快笔小新”机器人写稿系统,成为国内首个使用写稿机器人的媒体机构。2017年底,新华社发布全球媒体首个人工智能平台“媒体大脑”,提出建设智能化编辑部。2018年11月,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亮相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2019年的两会报道中,新华社率先采用“智能眼”“全能耳”等智能设备,从新闻生产流程的首端进行技术优化。
 

很多人把媒体视为时代的一面镜子,而在当下,媒体可能不再只是现实的旁观者和记录者,更是变革的贡献者和塑造者。面向“万物互联”的未来,互联网平台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使得媒体不仅可以创造更好的内容、实现更好的传播,更能与受众形成更高频更广泛的触达与链接,产生更深刻的互动与影响,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注入技术动力。
 

关键词五:四级融合发展布局


“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对媒体格局发展和全媒体布局的一项重要部署。

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县级融媒体中心”概念提出,9月在长兴召开的现场推进会,到2018年11月《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经中央审议通过,再到2019年1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与中宣部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4月11日《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维护规范》《县级融媒体中心监测监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重大部署,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如火如荼展开,县级融媒体中心数量呈井喷式增长,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与此同时,在区县级融媒体建设过程中,亮点也不断涌现,浙江长兴模式、甘肃玉门模式、北京延庆模式等各有千秋、百花齐放,着力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六:全媒体人才


媒体融合,归根到底是“人的融合”。在《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总要求,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两个关键,这两个关键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

何为“全媒体人才”?总体上,全媒体人才有着两层含义,一是全媒型人才,一是专家型人才。前者是指能够胜任全媒体业务要求的人才,后者则是指能够在全媒体业态垂直类业务中发挥作用的人才。这两类人才不可或缺,不能偏废。
 

如何打造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以广电行业为例,笔者在广电行业工作数年,曾深刻感受到时代留在每一代广电媒体人身上的不同印记。第一代广电媒体人经历过广播电视最欣荣、最辉煌的年代,他们的身上带着“择一业、忠一事、终一生”的老底子情怀,他们的匠心与专注、严谨与执着、以及为了把事情做好做精而不停歇的劲头令人钦佩,也伴随着广电行业数十年的成长与发展。

境随时迁,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之下,时代倒逼传统媒体及从业人员直面挑战和转型,传播业态革新、呼唤传播理念和实践能力创新。

再观新时期的广电媒体人,他们的精神面貌更“狼性”、对市场的心态更开放、在行动上也更敏捷,在综合能力上也在努力由“专才向通才”上不断自我更新。

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媒体人的自驱力是很强的。为之匹配以与时代相适应、与全媒体人才培养相适宜的政策保障和外部环境,其根本目的还是能够将人的驱动力、人的创造力、人的可持续发展力完全激励、充分解放和认真保护,从而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关键词七:政策保障


最后,《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重申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媒体融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两方面。

第一,在资金支持上,一是财政部和各地政府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里安排了相应的资金扶持媒体融合。二是各地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补助当地的传统媒体。
 

第二,在政策支持上,一是对于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给予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二是给予中央广电总台经营收入更高的比例留成,用来激励员工;三是给予中央广电总台等新闻机构更多的事业编制;四是在报刊征订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结语

媒体融合是一场深刻革命,也是一场回避不了、更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坐而论道、踟蹰不前必然错失良机,唯有趋改革之时,乘创新之机,主动迎战方能赢得未来。

在改革创新的进程再次来到关键当口之际,媒体行业要做的,不但要破除妨碍媒体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更是要建立起一整套的新理念和新体制,重塑媒体传播业态。

“舆论导向、互联网思维、群众路线、先进技术驱动引领发展、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全媒体人才、政策保障”这七词要诀,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阔步从“相加迈向相融”的政策“助推器”,它将助力媒体行业在媒体融合的征程再迈上一阶,距离未来更近一步。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媒体融合之路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是专注于文化产业全领域的新媒体平台,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地方政府、文化企业、行业机构掌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黄艳如打赏,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